

日前,記者到市農(nóng)場園藝場采訪趙群英。園藝場場長屠光輝告訴記者:“趙群英可是俺這里的名人,她堅持幾十年孝老愛親的故事感人至深。”
屠光輝說:“前不久,趙群英的公婆病故,60多歲的趙群英才可以安度晚年,可她孝老愛親的事跡影響教育了不少人,是我們學習的楷模。”
據(jù)了解,趙群英前幾年有一個四世同堂的特殊家庭,公公、婆婆年近90歲,公公還多病,婆婆近80歲的弟弟和他精神失常的老伴兒也住在她家里。
人們常說:“久病床前無孝子。”趙群英卻十幾年如一日,無微不至地精心伺候著家里的四位老人,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老人們過上舒心的晚年。
前些年,婆婆獨自擔當贍養(yǎng)著老母親。1976年,婆婆的弟媳突然精神失常,婆婆的弟弟又在外地工作,為了照顧弟媳,婆婆就把她接到了家里。趙群英不但沒有任何怨言,還主動幫助婆婆分擔家務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公公婆婆年紀越來越大,生活上已不能照顧別人,瑣碎又繁重的家務事便全都落在了趙群英的肩上。一個寒冷的下午,趙群英只顧著洗衣服,沒注意大妗走出了家門。等她發(fā)覺后四處呼喊尋找,直到天黑才在一個廢棄房子后面找到已經(jīng)凍成一團直打哆嗦的大妗。趙群英抱著大妗心疼得直哭,從此更加用心地照看大妗。大妗發(fā)病時又砸凳子又摔碗,婆婆非常生氣。她就對婆婆說:“大妗是個病人,我多操點心看著她,你就放心吧。”每天忙了一天工作回到家里,趙群英就趕緊做飯、洗衣,還要陪大妗說說話幫她穩(wěn)定情緒。在趙群英婆媳倆的精心照顧下,大妗的病情基本得到了穩(wěn)定,身體也越來越好。
“家有一老是個寶。我們晚輩應該想辦法照顧好老人。”趙群英說。每當老人生日,她總要買些禮物表達對老人的孝敬之情;每當老人生病時,她總是精心照顧。
1995年,婆婆的弟弟患上了嚴重的腰椎病,常常疼得直不起腰,就從武漢回到許昌做手術。因為大舅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,照顧大舅的責任自然落到了趙群英和丈夫身上。大舅不能下床,她和丈夫輪流在醫(yī)院伺候,端屎倒尿,送飯喂藥,一個多月下來,她整整瘦了一圈。大舅出院后一直住在她家至今,她像對待父親一樣伺候著大舅。大舅逢人就說:“群英比親閨女還親,這是我哪輩子修來的福啊!”
趙群英的孝心在潛移黙化中影響著身邊的人,孩子們都很孝順懂事,左鄰右舍都把她當作學習的榜樣。趙群英的事跡越傳越遠,她本人被市農(nóng)場評為“好媳婦”,她的家庭也被評為“五好家庭”。